我国药用塑料瓶诞生背景
点击量:122次

20世纪60、70年代,我国固体剂型的药品包装主要采用黄圆玻璃瓶。这种传统的药品容器的原料主要是钠钙玻璃,其优点是化学稳定性较好,但弊病也相当明显,玻璃瓶制造耗能、耗时,生产成本高,在制造过程中劳动强度大,还会产生粉尘、废水、噪音,污染环境。 20世纪90年代后,随着玻璃原材料及融化玻璃的燃油价格不断上涨,上海玻璃制品生产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境地。玻璃瓶脆性大,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破碎率高达10~30%。在制药厂使用玻璃瓶盛装药品前,需对瓶体进行搬运、超声清洗、隧道烘箱烘干、灯检等过程,玻璃瓶在隧道烘箱烘干必须达21min以上,全过程一般需要40min左右。尽管如此,也很难保证100%达到药用质量标准的要求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,药品容器是药品质量的主要问题。 随着世界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规范水平的提高,我国政府也启动了新一版的GMP认证工作。其中一个相当普遍性的认证“瓶颈”就是药品容器的清洁度质量标准如何达标的问题。许多企业即使比过去增加更多的投入来改进有关硬件设施,也未必能达到相关要求。 在这个背景下,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并逐步发展 起来的药用塑料容器、尤其是优质药用塑料瓶成为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领域。

上一条:吹瓶机中机械手凸轮曲线解析计算
下一条:饮料行业分析及趋势
©2016 淄博讯致塑料机械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